新中国成立不久,在北京一所学校的办公室门口,一位长相清秀、眼神灵动的小男孩轻轻敲门走了进去。他是被老师特意叫来的,目的是想了解他父亲的情况。这个小男孩名叫陈丹淮。老师注视着他的眼睛,语气亲切地问:“你父亲是谁?”陈丹淮略显羞怯,却还是回答:“我父亲是处长,叫陈雪清。”老师听后露出一丝疑惑,继续追问:“你确定你父亲是陈雪清吗?”虽然不明白老师为何反复问,他依然坚定地点了点头。事实上,这或许是陈丹淮人生中唯一一次说谎——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。他清楚自己的父亲根本不是“陈雪清”,而是中国十大元帅之一、声名显赫的陈毅元帅。
对于一般人来说,拥有一位赫赫有名的父亲是无比骄傲且值得炫耀的事情,几乎希望全世界都知道。但为何陈丹淮要撒谎?老师为何会坚持这样追问?事情的背景要追溯到1943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的时期。江苏淮安黄花塘传来一声响亮的啼哭,一个男婴诞生了,他就是陈丹淮。彼时战事激烈,刚出生不久,陈毅将军便奔赴前线,留下母亲独自照料孩子。陈丹淮在母亲的呵护中慢慢长大,六岁以前几乎很少见到父亲。他对父亲的印象并不深刻,更多是通过母亲口中的叙述来认识这位远方的英雄。
展开剩余84%建国前夕,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接连爆发,陈毅将军常年奋战在外,无法陪伴家人,心中却时刻牵挂着妻儿。随着年岁的增长,陈丹淮渐渐懂得父亲那特殊的革命生涯,也理解了他工作繁忙、难以相聚的无奈。解放战争结束后,国内局势趋于稳定,陈毅借工作便利将家人接到身边。父子俩刚开始相处时难免有些生疏,陈丹淮对突然出现的父亲感到陌生。为了弥补缺失的亲情,陈毅经常抽出时间带他去逛城隍庙,用这些小小的时刻培养父子情感。有一次,陈毅送给陈丹淮一个用彩纸折成的锦鸡玩具,这是他第一次收到父亲的礼物。小陈丹淮高兴得不得了,可惜不久后玩具被家里的阿姨不小心丢失,孩子哭了好长时间。
血浓于水的亲情随着时间日益深厚,父子关系也日趋亲密。新中国刚成立,那是一个人人平等、没有剥削与压迫、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崭新时代,陈丹淮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。虽然陈毅对孩子感情深厚,给予了无尽的父爱,但在教育上却异常严格。身为战功显赫的元帅、国家领导人,他坚决反对给孩子搞特殊待遇。陈毅告诫陈丹淮,在学校绝不允许透露自己是陈毅的儿子,无论是填写资料还是平时自我介绍,都要使用假名和虚构的父亲身份。
正因如此,当老师询问陈丹淮父亲是谁时,他谨记父亲的教诲,才故意说谎,称父亲是“陈雪清”,坚决不让自己因父亲的地位享受任何特权。我们可以想象,如果他不隐瞒身份,被知道是陈毅的儿子,别人对待他的态度肯定会有所不同。陈毅将军希望自己的孩子们都能像普通孩子一样,通过努力学习和成长,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,成为三观正直、自立自强的人。
除了新时代平等原则,陈毅强调隐瞒身份更体现了他个人的崇高觉悟和优秀家教。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,革命家与军事家,陈毅虽然位高权重,但始终恪守做人原则,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。他的高尚品德和正义感深深影响了孩子们,令他们成长为独立谦逊、平易近人、懂得自力更生的优秀人才。身边人印象中的陈毅将军,既幽默随和,又严厉敦厚,常以和颜悦色支持孩子们的选择,教育中注重品德培养,绝不允许搞特殊。
陈毅将军一生育有四个子女:长子陈昊苏、次子陈丹淮、三子陈小鲁和女儿陈姗姗。陈昊苏生于1942年,抗战艰难时期,父亲给他起名“昊苏”,寓意阳光美好、光明未来。陈昊苏从小爱读书,1960年高中毕业时,面临人生关键抉择,向父亲请教报考志愿。陈毅建议他学工科,将来能为国贡献。于是陈昊苏选择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无线电物理专业,毕业后先在航天部门工作,80年代转政界继续服务人民。他还继承了父亲的文学梦想,成为专业作家,圆了陈毅年轻时弃笔从戎的遗憾。
而陈丹淮的名字也富有寓意,“丹”意为赤诚与辉煌,“淮”则代表出生地及刚正之气。与哥哥不同,陈丹淮选择了继承父亲遗志,一生从军,成为我军少将,是陈家唯一将军。高中毕业后,他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,成绩优异,毕业后投身军事研究,历任总装备部、科技部副部长,1992年晋升少将。性格上,他较为内敛低调,与父亲的开朗幽默形成鲜明对比。他曾对记者坦言,自己性格温和拘谨。
最小的儿子陈小鲁,从小在父亲言传身教下朴素节俭,穿哥哥们旧衣,坐公交上学。高中时隐姓埋名进工厂劳动,参军后军装穿了整整两年补补又补。不同于两个哥哥的从政与从军,陈小鲁选择经商,事业有成,并积极回馈社会,支持革命老区经济建设。最小的女儿陈姗姗,虽深受宠爱却性格坚强,自律严格。她出国留学,回国后从事外交工作,成为杰出外交官,为国家外交事业贡献终身。四个子女各走不同路,但皆有卓越成就。
还有一个重要原因,是陈丹淮本人聪明懂事。随着年龄增长,他明白父亲身份非同寻常,如果身份曝光,即使不追求特殊待遇,也会被别人区别对待,招致流言和不必要麻烦,甚至威胁安全。陈毅将军虽能抵制奉承,但孩子年幼难免被偏袒,甚至被心怀不轨者盯上。正因如此,年幼的陈丹淮懂得保守秘密,无论谁问,坚定称父亲是“陈雪清”,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智慧和成熟。
当年那位老师听到这个名字时露出的疑惑十分正常。毕竟陈丹淮家附近经常有车辆停靠,而在那个年代汽车极为稀少,这显示其家境不凡。老师怀疑孩子父亲身份远非普通处长,故而再三询问。最终陈丹淮守口如瓶,展现了难得的聪明和坚定。尽管讨厌撒谎,这次违心的回答让他内心一直难以释怀,但他理解父亲的苦心:一是保密安全,国民党残余特务依然活动,身份曝光极危险;二是陈毅希望孩子们能像普通人一样平凡快乐,靠自身努力实现理想。
陈丹淮出生时,尽管父亲陈毅正浴血奋战前线,但仍抽空去医院看望。战争出生的孩子似乎与军旅生涯天生相连,陈丹淮最终成为陈毅子女中唯一继承父业、走军旅道路的,且官至少将。父亲对他的喜爱尤为明显,陈丹淮考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时,陈毅非常高兴,特地写诗鼓励。他也常用毛泽东思想教育子女,发现陈丹淮喜欢军事,还赠送毛泽东选集,嘱咐好好研读,作为终身受用的真理。
毕业后,陈丹淮主动申请去基层连队锻炼,靠自己努力打拼人生,获得父亲赞许。陈毅同时提醒他,要把政治学习和毛泽东思想放在首位。由此可见,一个人的品格与素养常从细节体现。陈毅将军作为高级领导,严于律己,注重对子女教育,孩子们也无愧于人,各个优秀出众。拥有这样品德高尚的父亲,孩子们理应骄傲,而陈毅将军的家风和教诲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,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楷模。
发布于:天津市宝盈优配-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