聊起三国后期那段历史,总绕不开蜀汉亡国那档子事儿。很多人说,姜维北伐耗尽了国力,刘禅昏庸无能,邓艾偷渡阴平……这些都没错。但你知道吗?其实早在亡国前14年,有个投降过来的曹魏老将,在成都的酒桌上敲着桌子喊过两个字。可惜,刘禅和姜维当时光顾着喝酒,谁也没当真。
一、夏侯霸:逃命路上捡到“亲戚”
高平陵政变那会儿,司马懿一出手,曹家和夏侯家就跟秋后蚂蚱似的,蹦跶不了几天了。夏侯玄兵权被撸,夏侯霸这老头一琢磨:司马懿连亲家都杀,我这把老骨头还能熬几天?跑吧!往哪儿跑?嘿,蜀汉后主刘禅,论辈分得喊我一声表叔公呢!虽然这亲戚远得八竿子打不着,但总比等死强啊。
于是老头翻山越岭,踩着蜀道那些吓死人的栈道,一路跌跌撞撞到了成都。刘禅倒挺客气,好吃好喝供着,毕竟“远房亲戚来投奔”也算脸上有光。姜维呢,一听曹魏内部消息,眼睛都亮了——北伐缺的就是情报啊!
展开剩余71%二、酒宴上的致命警告
《资治通鉴》里记了一段特有意思的对话。某天姜维拽着夏侯霸问:“司马懿现在掌权了,会不会扭头就来打我们?”老头嘬了口酒,慢悠悠说:“他啊,正忙着收拾自家后院呢……”姜维刚松口气,老头突然补了一句:“但有个叫钟会的小子,二十出头,要是让他掌了兵权,你们蜀吴就等着遭殃吧!”
钟会?姜维大概心里嘀咕:毛头小子能翻起什么浪?刘禅更别提了,估计连钟会爹钟繇是书法名家都不知道。
三、被轻视的“天才”钟会
钟会这人吧,搁现在就是“别人家孩子”的顶配版。爹是曹魏三朝元老钟繇,自己5岁背《论语》,10岁通《左传》,20岁混进秘书省管皇家档案,24岁直接当上中书侍郎——相当于副国级干部!司马师夸他:“此子非池中物。”司马昭更绝,伐蜀前把十几万大军塞他手里,连亲儿子都没这待遇。
最绝的是夏侯霸的眼光。老头投降那年(公元249年),钟会刚好24岁,还在中书省整理文件呢。一个逃亡武将对千里之外的小文官如此忌惮,你说邪门不?
四、刘禅的佛系与姜维的侥幸
后来十几年,姜维北伐打得挺欢,但全是陇西打游击,关中连根毛都没摸到。有人提议:“夏侯霸当年说钟会危险,咱要不要……”刘禅摆摆手:“哎呀,年轻人嘛……”姜维更迷,明明自己写过《仇国论》说“小国不可穷兵黩武”,结果扭头又带兵出去了。
费祎被刺杀那事儿多典型啊!曹魏派间谍郭修混进蜀汉宴会,一刀捅死大将军费祎。这么现成的案例摆着,蜀汉但凡有点脑子,派个死士混进洛阳,趁钟会逛青楼时给他一梭镖……历史可能就改写了。
五、263年的亡国倒计时
等钟会真带着大军压境,姜维才火急火燎给刘禅上表:“钟会来了!赶紧调兵守阳安关!”刘禅呢?信使跑死了三匹马送信,他正搂着宦官黄皓听曲儿呢。黄皓掐指一算:“陛下别慌,敌军自己会退的!”——好家伙,神棍误国啊!
后来的事都知道了:邓艾偷渡阴平,诸葛瞻战死绵竹,刘禅抬着棺材出城投降。钟会呢?笑眯眯收了蜀汉玉玺,转头就对姜维说:“伯约啊,咱俩联手反司马昭咋样?”(虽然后来两人一起玩脱了)
有时候想想,历史真是由细节堆出来的。成都酒宴上飘过的“钟会”二字,夏侯霸喊得撕心裂肺,听的人却当耳旁风。14年后,当钟会的战旗插上剑阁,不知道刘禅会不会突然拍大腿:“那老头说的钟会,该不会就是……”
等等,刚才说啥来着?哦对,亡国这种事啊,从来不是“轰隆”一声塌掉的,而是像蜀道的青苔,一点点爬满了根基。 #创作狂飙热血夏天#
发布于:安徽省宝盈优配-北京正规的股票配资公司-专业个人配资门户-全国股票配资公司排名出炉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